Version Flash | Chinese version

TRANSLATE
    

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些看法

DSL Collection

缪晓春,纵视,C映像,6联幅,244 x 720厘米, (244 x 120厘米每幅), 2006

无数赤裸裸的大胆形象争先恐后地涌向画面的中央和深处,事实上他们是在云中飞翔。如果再凑近些仔细看,这些人物其实都是同样的脸孔和身体。

这些重复的体态并不是艺术家想象力的缺乏,而是故意的设置。缪晓春最初是以一系列表现貌似儒家君子形象的人物摄影而在国际艺术界闻名,这些玻璃纤维的假人穿着从汉代到宋代的不同着装。这些真人大小的模型,显然是艺术家本人自画像,描述当代都市生活的种种现状。缪创作出这一系列塑胶的复制人,来自于他于1995-1999年间在德国留学时受到异国文化冲击的感受。这种跨文化的不安滋生在缪晓春的文化涵养之中,当他再次回到中国,才突然意识到现在的他看从前的他已是外来人的眼光。从早期自传性的作品,缪转而关注并开始探索摄影媒介的潜力。自2002年起,他做出大幅的摄影作品,它们乍看上去像是普通的照片,但是事实上却是无数个细节摄影的复杂剪辑。譬如像是在一幅传统的风景画之中,同样的人物可能出现在场景的不同位置;或是前景,中景和背景之间的关系完全不遵循西方透视表现的原理。

在这条实验摄影的路上,《俯视》是缪晓春新近最大规模的作品。这幅作品的灵感是来自于罗马西斯廷教堂中米开朗基罗德的《最后的审判》。缪晓春将他自己的身体用三维数码模型克隆出来,然后把他们以不同的姿态置换到不同画幅中去,其中仅仅只有两块是基于米开朗基罗的原作,其余的都是按照数学推算出来的壁画之外的画面空间。为了完成这项工程,他请了三个助理连续工作了三个月。《最后的审判》在虚拟空间上的表现是对于观众视角的一个全新改变,因为它意味着将观众带入到画中;这同样是首次对这件西方美术史上标志性作品的自由并充满敬意的再现。在过去的十年中,缪晓春以他的作品创造了一种艺术,既是微妙的剖析又是真正的总结。
缪晓春
244 x 720 cm, 6 panels, each 244 x 120 cm